在米家智能家居APP中,凌動開關我們會經常聽說,而大部分米家APP生態中的智能燈具也都支持凌動功能。隨著智能家居深入到千家萬戶,以及人們對智能家居系統功能的要求提升,凌動功能的出現順應了時代,那么,小米智能家居凌動開關功能是什么呢?下面就來看看吧!
小米智能家居凌動開關功能
凌動開關是一款智能家居開關產品,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遠程控制,同時也支持語音控制、定時設置等功能。凌動開關外觀美觀、安裝簡單,深受用戶喜愛。
用戶只需在米家APP中搜索凌動開關進行添加設備即可,接入后可以通過米家APP實現開關的遠程控制、定時設置等功能。
值得注意的是,用戶接入凌動開關時,需要考慮開關所處的電路類型和電壓,以免出現連接不良或者設備損壞等問題。同時,在操作過程中需遵循安全操作指南,注意慎重操作。
凌動開關就是一個自回彈的普通開關,它不是智能的,也不用加入米家APP,也不用零線。目前接入米家APP的,領普墻壁開關(單火Mesh版)是支持凌動模式,打開米家APP,就能開啟。
在接線方面,凌動開關只需要接火線就行,如果有零線的話,可以包起來不用。接線成功之后,開關電路會處于一個常開的通電狀態。
當我們按下凌動開關時,開關會在按下時候,處于斷電狀態,一旦彈起,開關再次處于通電狀態。如果我們有接入智能燈具,搭配凌動開關就能實現燈具狀態的翻轉,比如,按下開關時,如果當前燈具是亮的,它就滅掉,如果當前燈具是滅的,它就點亮。
小米智能家居凌動方案的優勢
凌動方案:凌動開關+具備凌動功能的智能燈具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不是所有的智能燈都具備凌動的功能,一定要看清楚,正確購買。這里推薦米家LED射燈藍牙MESH版,它已接入米家APP,支持凌動模式。
打開米家APP,米家LED射燈藍牙MESH版,我們可以看到凌動模式。
凌動方案具備如下5大優點:
1)實時響應,和使用普通開關感受一樣,按一下開燈,再按下關燈;
2)支持布置雙控方案。
3)只需接入一根火線,不怕斷網,斷網了依舊可開關燈;
4)燈具支持調光、調色;
5)支持物理按鍵開關、小愛等語音控制、米家或者手機APP,多種方式控制;
小米智能家居燈光設計方案
前提條件:
一:由于米家中的各種傳感器,都是需要靠“網關”來進行互相聯動的,所以“網關”是必備的。我們可以購置一個“小米智能多模網關”又或者“帶藍牙網關的小愛音箱”。
二:由于自動化燈光控制很多都需要一個判定光線的條件,所以最好購置一個獨立的“光照傳感器”,用來判斷是否是晚上、或者陰天等情況。
場景一:【天黑~有人開燈、無人關燈】-【路過式】
(適用于家中的玄關、走廊、樓梯等我們不會長時間停留的區域)
由于這種類型的區域,我們不是長時間停留的,也會有比較大的動作,所以適合設置比較簡單的自動化,有人開燈,無人關燈即可。
所需設備
我們只需要將玄關、走廊等原有的開關,替換成“智能開關”。
替換原有的智能開關
然后在玄關、走廊等的角落,放置一個“人體傳感器”。然后就可以開始設置了。
安裝人體傳感器
“有人開燈”:當有人經過,觸發人體傳感器,并且環境光線在500以下(天色比較暗)的情況,就執行開燈。
“無人關燈”:人體傳感器探測2分鐘無人走動,就執行關燈。
各區域智能設置
這樣設置完后,當我們晚上回家,走進玄關的時候;又或者每次走到走廊的時候,燈就會自動為我們打開,當我們走了后,也會自動把燈關閉,完全不用我們手動控制。
場景二:【天黑~有人開燈、無人關燈】-【停留式】
(適用于家中的衛生間、廚房等我們會長時間停留的區域)
由于這種類型的區域,我們會經常的長時間停留,也會有靜止的情況,例如:坐馬桶、洗碗等等。所以要在上一個設置的基礎上進行改進,再加入部分設備,實現有人開燈,無人關燈的同時,人體靜止時也不會突然關燈。
所需設備
在上一個配置的基礎上,“人體傳感器”需要增加2~3個,盡可能做到每一個角度(1、2)都能探測到人體的存在。另外在衛生間可能有干濕分離的情況,中間會有個玻璃門,所以在淋浴區里(3),也需要多放一個“人體傳感器”。
然后在門的位置,安裝一個“門窗傳感器”,用來感知門的開關狀態。
“有人開燈”:當任一“人體傳感器”被觸發,并且環境光線在1000以下(天色比較暗)的情況,就執行開燈。
“無人關燈”:當所有“人體傳感器”滿足探測5分鐘無人移動,就執行關燈。設置5分鐘,是為了防止人體靜止所造成的突然關燈,雖然人走后是會有點浪費電,但設置這個5分鐘,就已經不會有突然關燈的情況了。
為了確保燈不會關,然后我們再設置兩個智能:
“門關-關閉’關燈智能‘”:也就是說,當我們的衛生間門關閉后,就關閉上一步設置的無人關燈的這個智能,這樣就確保了燈處于一定不會關閉的狀態。
“門開-打開’關燈智能‘”:當我們的衛生間門打開后,就打開剛剛的無人關燈的這個智能,人走后,人體傳感器就開始計時,到5分鐘的時候就會自動關閉所有燈。
關于小米智能家居凌動開關功能的問題,我們今天就聊到這里。如果有更多關于智能家居方面的問題,請繼續關注我們。